冬天早上“賴床”5分鐘,有益血管與心臟,你相信嗎?
來源:未知 ?作者:康康? 時間:2021/01/12
科學研究表明,冬天“賴床”,對血管和心臟都有益,甚至連醫生都鼓勵“賴會兒床”,磨蹭5分鐘。
下面是醫學專家,對于冬天保護血管的7件小事的介紹。
受訪專家
冬天,血管拜托你慢點起床
每年最冷的1月份,都是心梗、中風等心腦急癥的高發期。
受機體生物鐘的影響,早上6~10點,是血壓的“火山時刻”,約有40%心肌梗死、29%心臟性猝死在此時發生。
一夜睡眠會使血液循環變慢,血液更黏稠,睡醒后,人體由抑制狀態轉入興奮狀態需要一個過程。
再加上冬天氣溫低,血管更容易處于應激狀態,一骨碌爬起床,身體未必能及時適應過來,容易出現頭暈、心悸、體位性低血壓,甚至引發心血管意外。高血壓、糖尿病患者,尤其要避免起床太猛。

給血管5分鐘的“清醒”時間
清晨睡醒后,宜靜臥3分鐘,其間伸伸懶腰、做做深呼吸,使關節充分舒展活動,隨即坐起2分鐘,然后下床。
這5分鐘可以給血管和心臟一個緩沖時間,還可以增強四肢的靈活性,提高面對突發情況的反應速度,防止受傷。
做7件事“磨蹭”點,也能護血管
數九寒冬對不少人的血管都是一個考驗。除了起床太猛,還有7件不起眼的事兒,也會帶來健康隱患。清晨做這些事情時,一定要悠著點。
1、排便別太用力
有些人存在高血壓、動脈硬化等情況,血管的彈性較差,不能承受太大壓力。屏氣用力,有誘使血管破裂出血的可能。

建議:
-
即使有便秘困擾,也不可用力排便。
-
排便時請不要玩手機,盡量在2~3分鐘內解決,最長不宜超過5分鐘。
- 對于便秘患者,可以通過每天定時蹲便來培養排便習慣,久了會形成條件反射,到了時間就會產生便意,胃腸道也會出現推進性的蠕動。
2、避免一口氣喝太多水
冬天氣候干燥,醒后容易出現口干,有的人會一口氣喝下很多水。
但大口灌水,會使心臟負荷過大,對心臟不好的人來說,還可能引發呼吸困難、心悸等不適。
建議:
-
睡醒后可以先喝一小杯水,200~300毫升即可,不要一次性補充大量水(大于500毫升的水)。
- 喝水時,要避免大口灌水,正確的方法是,把一口水含在嘴里,分幾次徐徐咽下。
3、晨練不可太猛
心血管醫生普遍建議,冬天晨練不能太早,最好把晨練改成晚練。
清晨氣溫過低,會刺激交感神經興奮,使血管收縮加強,造成血壓波動,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突發,對老人來說更是如此。
建議:
- 冬天最好將晨練改到下午較暖和的時間。
- 運動前要充分熱身,熱身時間一般不少于10分鐘。
- 不宜選激烈的運動項目,運動的強度不宜過大,運動至微微出汗即可,不建議出大汗。
- 運動時要注意循序漸進,不宜做鼓勁憋氣、蹲下起立、劇烈用力的動作。
4、按時吃早餐,但別吃太飽
經過一晚的消化,食物已經消耗殆盡,早上血糖指數較低,如果不吃早餐,機體就會動用儲存的肌糖原和肝糖原,這樣對肌肉和肝臟會產生負擔。
但早餐也不能吃得過飽,如果是冠心病患者,飽餐后,大量血液會跑到胃腸去“支援”消化,容易誘發心梗。

建議:
- 即使起床晚了,也應該吃早餐。如果離午餐還有2~3小時,一般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,但種類盡可能豐富,可以吃點魚蝦肉、青菜、餛飩、酸奶等清淡食物。
- 早餐時間最好安排在7~8點。推薦大家在7:20左右進餐,此時人的食欲最旺盛。
- 吃到七八分飽即可,也就是胃里感覺滿了,但再吃幾口也不痛苦的狀態。
5、避免情緒激動
2020年4月,全國性學術期刊《中國急救醫學》發表論文,研究人員在分析了5516例猝死者的解剖數據后發現,猝死的頭號誘因就是情緒激動。
建議:
-
盡量避免過喜、過悲、驚嚇等所有劇烈的情緒波動,尤其早上醒來時。
- 早上可以進行一些放松身心的活動,比如聽音樂、讀書、修剪花草等。
6、回頭、轉身別太猛
臨床統計發現,近半數中風都與頸動脈狹窄有關。45歲以上中風患者中,頸動脈硬化斑塊檢出率達76%。
猛回頭、猛然轉身這樣的動作,容易導致斑塊脫落,堵塞血管,誘發腦梗,還可能傷到頸椎。
建議:
- 轉身、回頭時都應慢一些,避免幅度過大,最好是整個身子都轉過來。睡醒后,人體血液黏稠度高,猛然發力的動作更應避免。
7、不宜頻繁出入暖氣房
冬天室外天氣寒冷,室內溫度往往較高,室內外有較大的溫差,一進一出很容易引發血管痙攣,誘發心血管意外。
建議:
- 避免短時間內頻繁出入暖氣房。
- 進入室內或外出時,要及時增減衣物,特別注意戴好帽子、手套、耳罩及圍巾。衣物最好有一定透氣性,以免出汗受涼。
(文章來源于網絡,侵權請聯系刪除。)
下一篇:沒有了